[站着说画]“方脑壳”不方就厉害了

. 12/14/2008

如果一个仁兄办事一点不灵活,总是一副丁是丁卯是卯的样子。四川人会说此君是“方脑壳”。说到此,我还真想起一个“方脑壳”朋友,人是个大好人,虽然肥头大耳圆得不行,可我还得说他是“方脑壳”。那日从杭州回上海,赶上奥运的日子,火车站的安检快提升到飞机场的标准了。嘈杂的车站里,人流熙来攘往,夹杂着汗臭和小孩的吵闹。我手里拿着个纸袋,里面放一个抱枕。朋友看我还被着个大包,便热情的帮我接过去。走过安检,“大包、小包,一律过安检”的喇叭声像苍蝇一般不停在耳边绕来绕去。看着那估计一个月才会清洗一次的安检传送带,我正想告诉朋友,抱枕拿手里好了,安检要看打开袋子看看就好。还没等我来得及开口,那纸袋连同抱枕一同已经上了传送带。我大声喊:“那个不用……”。朋友很疑惑的看着我,表情像是功夫熊猫,一副很受伤的样子说:“不是说大包小包,一律过安检吗?”我看他那样子,又好气又好笑……哎,十足的方脑壳。

大学时候学建筑,年轻气盛的学子最看不惯的就是“方盒子”。仿佛方盒子就像是“方脑壳”,呆头呆脑,没有创意的激情。多少年过去,也许是年岁见长,反而现在喜欢看“方脑壳”。准确的说是看“方脑壳”创造的奇迹,看“方脑壳”作出“不方脑壳”的事情,那是一种张力带来的美。不是为了创造而创造,用方盒子创造奇迹,就像是跳小天鹅的芭蕾舞演员,没有踢踏舞那般浓重,轻轻的却完成了一番奇迹。


今天为了捣鼓一份关于“网络商业地产”的PPT计划书,特意找了Moshe Safdie于1967年设计建成的Habitat'67作为封面图片。那模块式的方脑壳,正好暗合了我那虚拟门店建设工具。都是一个模式,却通过各种各样的组合创造出一个新奇的时空来。网络生活,更像是这样鸽子笼一般,每个人用着相似的工具,却聚合组成千奇百怪的形态。就像同样是“个人空间”,那开心网用几个脑残的游戏把一群白领哄得屁颠屁颠的,不到一年时间聚合出带着强烈中国特色的SNS社区——一个浪费民族宝贵时间的怪物。Safdie所做的,当然不能和这等脑残的产品同日而语。他这个设计源自他1961年的一篇讨论模数的论文。设计整整做了6年,1967年终于建成。如今已成为Montreal的地标建筑之一。层层叠叠的单元房,总共有8中套型,总共354套住宅。平均每户55平方米。最有意思的是,这样错落的排布方式保证了每户人家都拥有一个“空中花园”。Safdie的作品,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前些日子看到的Leonard 56,还有Rodovre Skyscraper,都隐约能够看到这种模式的痕迹。不过,Safdie不仅仅玩的是个积木的游戏,他没有忘记把这些方脑壳组织称可达性极好的社区。他巧妙的运用一系列室外坡道、通道把这样看似杂乱的房间有机的组合在了一起。我一直没有机会研究这栋建筑的平面图,不过一直很好奇,这个“方脑壳”怎么这么灵光?

images via

1 评论:

一个人 说...

“就像是跳小天鹅的芭蕾舞演员,没有踢踏舞那般浓重,轻轻的却完成了一番奇迹。”赞。

说的很对,年轻人最明显的不是追求美,而是追求新奇和叛逆。
如果是追求美,年轻人、成年人、老年人的目标就趋于相同,但事实相反。
我喜欢老贝,作如其人,创新中的朴实,给人一种清新、亲近的感受。不用夸张的、扎眼的东西,终其一生在述说自己的建筑语言。
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