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建·筑·文·画”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建·筑·文·画”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建·筑·文·画]被绑架的建筑

. 4/25/2009
View Comments

彼得·祖索尔获得了今年的普利凯茨奖。在这个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祖索尔的建筑夹杂着一份特别的温暖寄居在我们的地球村里。祖索尔宣称“我的建筑与金钱无关”。他反对自己的建筑被媒体贴上各种“主义”的标签——极简主义主义、地域主义、神秘主义……记得曾经阅读过一篇文章叫做《凝视具体》,那些有着各种喧闹的名字的”主义“其实都是在飞机上看地面,只要是绿色就被判断为是”绿地“。但是,人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地上行走的。站在地上我们能感受到的各种细腻的触动,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闻得到,那才是真正的生活。祖索尔说“我在意事物是如何产生眼观、感觉、触摸、嗅闻等一系列信息。我开始画设计图时,想到的就是我的建筑会产生什么气氛,这是很感性的东西,它不在于你的思维,而是在于心。”祖索尔对建筑的理解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神秘的。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有控制力,却没有逼迫感的建筑。躲在瑞士山村的角落里,安详的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祖索尔之所以今天会获得普利凯茨奖,在我看来那是因为他的建筑还没有被经济绑架。在这个黑暗的经济周期里,这样的建筑散发的温暖总是容易感动那些被经济深深绑架的人们。


我没有和Eric Owen Moss面谈过,也不知道他的建筑是否是属于被绑架的建筑。但是眼前这栋建筑是个彻底的被“绑架的建筑”。这栋名为“Glass Tower”的建筑坐落在洛杉矶的南部中心,这里在过去的50年里曾经是两次骚乱的发生地。这栋建筑的建设也带着人们期望振兴这一区域的梦想。Moss设计这栋建筑构思的起点就是将它设计为一栋被编织带捆绑的建筑。整栋建筑的结构形式没有采用常见的柱梁结构,而是采用一圈圈蜿蜒曲折的带形构件和每楼层沿着楼板外沿包络的一圈钢梁来形成整个大楼的支撑结构。带形构件用2x5英尺的方钢构成,内部填充混凝土。这样的结构形式,为室内免去了柱子的干扰,使用者可以更灵活的来处理内部空间。Moss还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大楼设计成三种层高:13英尺6英寸、16英尺和24英尺。其中,层高24英尺的楼层中局部还包含有夹层空间。


Moss的建筑和祖索尔的建筑放在一起,显得格外喧闹。这样的建筑事实上最适合从飞机上观看,或者在洛杉矶广阔的土地上,从一公里外仰望。被绑架的建筑,外表很炫动,内心却很空虚。

images via

[建·筑·文·画]梦露的裙子,摄影师的房子——S HOUSE

. 4/09/2009
0 评论

《七年之痒》中的梦露,走过纽约地铁的通风口时,夹杂着地铁轰鸣的一股气流毫不犹豫的掀起了那条风情万种的白色长裙。梦露一边用双手压住翻卷的裙裾,一边调皮的叫嚷:“我的腿好凉快啊!”这是54年前的事情了,但是互联网不会忘记曾经发生过的每件事。凡走过,都会留下痕迹。梦露的裙子,活在互联网的角落里,不需要大海捞针式的搜寻,只需要GOOGLE一下,她就会回到你的眼前。我们,成年人,已经不是蜡笔小新,不能就着本能的冲动去掀开“阿姨”的裙子。很多时候,色情和情色就在一线之间。情色更加让成年人玩味,不再需要青春期时候那种赤裸的奔放。遮挡、朦胧、隐喻、指代的游戏,会让情色变得更像是一场高级的智力游戏。

来自波兰的建筑设计事务所Moomoo最近的一个名为S HOUSE的设计作品,用更加优雅的方式掀起了梦露的白色裙摆。这个项目的业主是当地一位著名的摄影师。摄影师最看家的本领就是在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经典瞬间。动态的东西总能激起摄影师内心的捕捉冲动。设计师刻意将这栋房子的主立面用不断飘动的白布遮掩。室外清风徐徐,干净的白布从隐藏在横梁后面的不锈钢横杆上垂挂而下的,欣然接受空气的调情。高潮之时,掀起的白布恰似梦露裙摆的曲线。主人坐在平台上,端着咖啡,慵懒的欣赏着这样的“风流韵事”。
建筑内部,延续着裙摆的白色,干净而精致。阳光从落地窗中放肆的倾泻而入,熟褐色的储物柜、白色的餐桌、玫红色的沙发,三种颜色、三个瞬间、三种温度。简单之中藏着冲动,冷艳之中藏着激情,只为让摄影师的灵感在这里尽情的去释放。
images via

本文刊载于《SURFACE》中文杂志2009年第三期


[建·筑·文·画]谁说舞台必须是平的?

. 3/29/2009
View Comments

习惯了,我们都太习惯了,时装发布秀的T型台一定是水平的,踢踏舞的表演台一定是水平的,春节晚会的会场一定是水平的……如果你跟芭蕾舞演员说:嗨,你能不能在倾斜的舞台上完成“小天鹅”。对方一定以为你大概是哪个神经元出了点状况,要么不会问出这样幼稚的问题。我们的确习惯了,“世界是平的”!


所谓创新,总是具有破坏性的。今天无意间看到这个中标方案,终于打破了“世界是平的”这道看不见的篱笆。Francesco Gatti要在斜坡舞台上展示汽车,他并不惧怕汽车的手刹失灵,并不惧怕汽车顺着坡道滑下砸死哪位不肯认同他的创意的老古董。Francesco Gatti要在中国南京创造一个汽车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不是“以人为本”的,她是“以车为本”的。这里,是汽车的家,是汽车的舞台。坡道,天生就是用来给汽车展现身姿的道具,只是今天才被这样冠冕堂皇的当作舞台使用出来。


整栋建筑从平面上看,外面一圈是一个连贯的螺旋上升的坡道,坡道的尽端是直指天极的一支“手指”,犀利而倔强。坡道采用折叠的手法,手法并不算新颖,但是结果却是颠覆性的,让我看到了大概之前只在《少林足球》这样具有想像力的时空中出现的场景——汽车就这么横七竖八的停在倾斜的坡道上,搔首弄姿,任由好奇的目光不断扫视。建筑内圈用玻璃墙包裹,内部也没有采用楼梯来组织垂直交通,只是用了稍微规矩一些的螺旋形坡道呼应着外部。核心筒成了最后的遮羞布,整栋楼只有这里还能找到一点“正常”的地方,让那些对功能和实用念念不忘的先生们找到了一点点安慰。


Francesco是喜欢阳光的,但是看得出来,一定不是夏天。他的一张分析图中表达了博物馆这个骚包的坡道是如何轻而易举的将夏日的阳光无情的挡在外面,却对冬日的阳光献足了殷勤。


据说这栋楼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建成时间我还不得而知。有相关消息的弟兄们,不妨告知一声。
 
images via

[建·筑·文·画]站在日落的地方看G点

. 3/27/2009
View Comments


说不清楚的地方,往往就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或者是台面上的,或者是台面下的。在台面上是观赏、在台面下是偷窥。说不清楚的地方,有如隔着薄纱看美女,站在逆光的位置,窗外刺眼的阳光直愣愣的扎进屋里,让贪婪的眼睛无法进一步去辨认它想辨认的东西。有些事情,人们吵了几千年——比如:人究竟有没有灵魂——那就是因为它实在是说不清楚。正是因为说不清楚,所以它活了几千年,而且还会一直活下去。希腊语中Hemeroscopium是太阳落山的地方,那是个从来都说不清楚的地方。太阳落山的地方究竟在哪里?Who knows.

西班牙建筑师组合Ensamble设计了这座名为Hemeroscopium的神奇住宅。她是个说不清楚的房子,所以设计师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来设计,却仅仅用了7天就建成了。她还有个性感的标志性Sign,设计师说那个是Hemeroscopium的G点。整座房子的主体结构元素是一组梁高足以让人眼珠落地的预应力大梁,被设计师用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在螺旋的最顶端,设计师用一个性感的花岗石作为结束。花岗石表面是粗糙的开凿时留下的各种纹理,在阳光和阴影的纠缠中散发着诱人的魅惑。那就是整栋房子的G点。
这个独特的结构设计方式,造就了大量开敞自如的空间。结构设计的最高境界——有如武林高手的追求——那就是“没有结构”、“忘掉结构”。设计师做到了,在这个说不清的日落之地,每个人都被这个大胆的idea震撼着。让那些每天对实用和功能念念不忘的大佬们顿时失去了面对的勇气。这个多少带有点22世纪气质的房子,其实并不是坐落在日落的地方,她实际上住在西班牙马德里市的Las Rozas,要是有空就去看看吧。
 
images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