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画]“装饰已经不是罪恶”了!

. 1/27/2009
1 评论

2008年过去了,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中国来讲,不会亚于我们对1976的记忆。眼下的金融危机还在肆虐全球。不过不管暴风雪如何厉害,总还是有强悍者在雪中微笑。青木淳建筑师事务所在2008年在东京一口气完成了三栋建筑:SIA AOYAMA办公楼、TRRO NASU画廊空间和GO-SEES HIROO摄影师工作室。


从设计路易·威登在东京并木街旗舰店开始,青木淳就学会了给建筑穿外衣的功夫。并木街旗舰店建筑的外墙和室内空间是完全分离的一层皮,外墙的形态和室内空间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外墙使用类似石灰岩质感的GRC板材,板材上按照一定规律留出3种不同大小规格的正方形开口,一部分镶嵌以印度泰姬·玛哈陵上用的白色花岗岩;另一部分留作玻璃窗。白色的花岗岩背后还专门设置了照明设备,夜晚这个看似厚重的花岗石却呈现出柔软的漫射光,别有一番风味。SIA AOYAMA办公楼的创作,青木淳有搬出这一套,不过这次的主没有路易·威登那般富有,当然办公楼也不容许四处都是不开窗的墙壁。青木淳为这栋办公楼设计了7种规格的正方形窗户,边长分别为:1.15米、1.45米、1.6米、1.75米、1.9米、2.05米和2.2米。这些大小不一的窗户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外墙上,当然这里的规律并不是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第一眼看去,更像是顽皮的小小孩在大楼的表皮上随意摆放的玩具盒子,想摆整齐,却又无能为力。大楼内部的层高不同于一般办公楼,这里的层高都是5米。这样的空间,也成就了青木淳开窗的灵活性。青木淳的这个设计获得了Janpan's good design award 2008的大奖。

年前和一位四处去做评委的建筑师聊天,他说起现在的建筑设计真的是没有恒定的标准了,什么是好的建筑?我们从学习建筑开始,受到的教育就是建筑的内和外应该是有严密的逻辑连接起来的,如果外形是为了造型而造型、为了装饰而装饰,那就是“罪恶”的!但是,青木淳对于给建筑穿外衣的手法发表的一番讲话,却又一次让我崩溃了。他说:“对于建筑和人的关系,我们需要将讨论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我们假设建筑是一种‘事物’,就像自然界的事物。我们需要理解自然不会传达信息,自然不会在那儿说话。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不需要双方的信息交流。自然界并不在意以形式表达含义的方式来向人们传达信息。人们仅仅试图模仿自然来创造形式的感觉。同样的,我认为建筑的外部可以作为外部本身而不表达内部的内容。人们通过外部的印象来了解建筑就足够了。人们不需要从外部来推断或想像内部空间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建筑外部独立于其内部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囧~~装饰已经不是罪恶了

images via & via

[建·筑·文·画]同在一个屋檐下——dRMM的Sliding House

. 1/20/2009
0 评论

看《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日子早已远去。江口洋介扮演的那个大哥,在我看来像是一口锅盖;家里的几个弟弟妹妹像是几口在烧水的锅。大哥为了让几口锅都能把水烧开,不停的把自己这个锅盖这里放一下,那里放一下。终于,一家人都开心的喝到了“开水”。“一个屋檐下”不如说是“一个锅盖下”。锅盖也好,屋檐也好,总是带着生活的影子。屋檐就像是一个松软的大靠枕,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肆无忌惮的一起靠在上面。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温暖就和这同在一个靠枕上的舒适一样,可以让时间凝固。

dRMM来自英国,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看过《同在一个屋檐下》。不过,每天下午在后花园同品午后红茶的体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妙不可言的体验,不小心就被他们移植到了自己的设计里面去。那是位于英格兰Suffolk的移动独立住宅。起居室、卧房、客房、温室像是一大家里的小朋友,一字排开,唯有客房“不太听话”,站在一旁。一字排开的房子都有自己的屋顶,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屋顶。这个奇妙的屋顶连同外墙一起构成一个刚好比这些房间更大一点的套,下部通过一组滑轨,可以自由的滑移。一会儿,她把起居室拥抱起来;一会儿把卧房包裹住;一会儿又滑倒尽端,把车库罩起来。这个共同的屋檐,像是父母呵护孩子一般,每天不停忙碌。主人用一个按钮就能控制她来回移动。
dRMM的这个创意,实现起来还是费了一番功夫的。建筑师将滑轨深深藏在地沟里,周围铺地石材小心的将地沟掩藏起来。这个活动的套子是用来自德国的松木板做成,木板在厂里预制好以后,直接在现场安装,省却了不少施工周期。为了保证套子能够顺利的滑移,建筑的所有尺寸都是非常精确的。
 
images via

[建·筑·文·画]老建筑穿时装——H&M巴塞罗那旗舰店

. 1/17/2009
0 评论

“山寨”这个词成了08年的热门词。从手机开始,到网站、电视节目、电影、明星,无所不包。甚至在网上还出现过“山寨版天安门”。“山寨”现在变成了一个略带恶搞的俏皮的词汇。在我看来,H&M就是时装界的欧版山寨。不过,相比国内的山寨来讲,这个欧版山寨早已丑小鸭变天鹅,清洗了所有的原罪。H&M的董事长Stephan Persson为H&M制定了流行、品质、价格三位一体的品牌哲学,以最好的价格,提供流行与品质。让山寨从此登堂入室,成为全球时装零售连锁巨头之一。

每逢时装大牌举办时装发布秀,H&M的设计师必定到场。当然还有他们的山寨朋友,ZARA、C&A、GAP的设计师。会后,他们会以全球最短时间推出仿版时装,拥有充分的品相,但是价格却十分低廉。最近,H&M进驻大陆市场,在《周末画报》上直接就打出服装的价格。我翻遍了《周末画报》,也就仅此一家用价格来说话。的确,H&M作为快速消费品,有自己独特的经营哲学。
Estudio Mariscal事务所为H&M所做的巴塞罗那旗舰店室内设计,也明显的被H&M的“流行、品质、价格”三位一体的哲学所感染。这所旗舰店位于巴塞罗那繁华的大街Portal de L'Angel上的一栋建于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内。这栋老建筑是由Domenech Estapa设计的,他一直推崇新古典主义而反对当时新兴的现代主义建筑。现在,这栋老建筑是中产阶级的象征,在H&M接手之前是Catalana de Gas的总部大楼。设计师要把这里从一个办公空间改造为一个商业空间,而且要能够将H&M的快速消费品的流行文化与新古典主义的经典内涵协调在一起,正像是H&M聘请高端时装的设计师与自己的低端时装品牌融合一体一般。这方面,H&M有着娴熟的技巧,08年他们和川久保玲的合作就大为成功。Estudio Mariscal在H&M的启发下,开始探索一种符合快速消费文化的室内建筑:ephemeral architecture.
Estudio Mariscal不但设计了这个旗舰店的室内空间,整个室内的灯光、图像都一并完成。在时尚产业的面前,行业的边界的确是模糊的。时尚是一种容易腐坏的食品,所有的东西都要求可以快速变化。室内建筑和时尚一旦联姻,也逃不掉这样的命运。朝闻夕死、昙花一现,不一定就是悲哀。创造瞬间的永恒,也往往因为有一种“死了都要爱”的激荡而获得永生。Estudio Mariscal没有破坏经典的老建筑,把她的墙面、天花用黑色油漆刷了个遍,然后用LED和金属构建给这个老建筑穿上了一件时尚的衣装。特别是入口处,两侧用LED搭起来的表皮上,用绚烂的灯光显示着H&M的标志。台阶用钢材包裹一新,反射着天花上的蓝色灯光。尽端是中庭里刻意打扮的楼梯,自然光直接从顶端的穹窿倾泻而下。设计师为了强调这个穹窿的效果,刻意在此用钢材搭建了一个盘旋而上的楼梯井。室内一共有三个公共房间,设计师保留了房间内原有的木材装修。整个设计,都是一套可以快速拆卸掉的时装,既没有破坏新古典的经典,又满足了快速消费文化对原罪的追求与放纵。
Ephemeral Architecture,让建筑师看来也许有点无奈。互联网的时代,所有的时间都被压缩了。所谓永恒,也被压缩了。正是印证了一句古话:变才是永恒的不变!
 
images via

[建·筑·文·画]雪铁龙香榭丽舍旗舰店

. 1/10/2009
0 评论

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Champs Elysees),说来总是有大把的风花雪月。也难怪她的名字Champs Elysees就是用Champs(田园)和Elysees(乐土)叠加起来的。希腊人在神话的年代,就把众神聚集的天堂乐土称为Elysees了。来过香榭丽舍大道的人都说,这里天资巧慧,容颜娟好。道路两旁的梧桐树,不小心也沾上了香槟的味道,树叶迎风飘举。难怪来过这里的女人们都想住下来好了。事实上,香榭丽舍不仅仅只是女人的天堂。雪铁龙(Citroen)翻新了她们的旗舰店,C42,把这个1927年就驻扎在此的宝地盖上了一层水晶般的外衣。

在两座奥斯曼时代的古典建筑之间,建筑师Manuelle Gautrand用重达86吨的玻璃外壳把整个旗舰店包裹于内。外墙玻璃像是练过瑜伽一般,任凭设计师随性的折叠。雪铁龙的标志——两个重叠的向上的箭头——也在这么随性的折叠之间呈现在路人眼前。建筑师是随性的,随性的东西其实也是最奢侈的。工程师用了5个月才把这个高达30米的外墙装配完成,虽说精度赶不上欧米茄的手表,但是也绝对可以和雪铁龙的汽车配件精度想媲美了。
水晶外衣的内部,是一片红色和白色的世界。雪铁龙的DNA肆意的在空气中飘散着。你可以坐观景电梯直接到达大楼顶层,然后顺着螺旋楼梯盘旋而下。电梯像是一个圆形的柱子一般,串联起八个圆形的楼板。每个楼板都是一个展台,地面用反光材料打扮得像是一面镜子。每层楼板上都摆放着Citroen引以为豪的创意成果:2CV、DS、C6……,最后到达一层看到的是Citroen最自豪的未来概念车:C-Metisse.
images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