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建筑]Weizenbaum和人工智能

. 11/04/2008

Joseph Weizenbaum逝世于他85岁的最后一个月。Weizenbaum一生最著名的作品是ELIZA,这是他1966年通过模仿罗杰斯治疗师的行为而设计的一门可以完成人机对话的程序语言。Weizenbaun是第一个注意到ELIZA对话并不能作为计算机如何思考的范本,但是它的确包含了一些聪明的编程技巧。他认为计算机并不仅仅是一个帮助人类完成任务的工具,它完全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帮助人们完成一些前沿的研究工作。


在他编写ELIZA之后不久,“会思考的计算机”这个概念开始被广泛认可。1970年《LIFE MAGAZINE》上刊登了一篇后来非常著名的文章“遭遇SHAKEY,第一个电子人”,正是来源于这种思潮。SHAKEY是STANFORD UNIVERSITY建造的一个机器人,文章中援引了Weizenbaum在MIT一位同事的话:“在未来的3-8年内,我们将拥有一个能匹敌人类思维的全智能机器。”

SHAKEY的确是第一个可以针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思考的机器人。

很快,这个流行的媒体吹响了“可思考的机器”时代来临的号角,这让Weizenbaum可以更多地展望事业的前景。但是同时他也注意到,“可思考的机器”还不是个本质的目标。于是,他在后来的著作中开始讨论人工智能。《计算机的能力和人类的推理》(Computer Power and Human Reason)提到,从信息传递的过程来看,人被视为一种方式而非一个终端。他担心许多计算机学家沿着这条路会走向非人性。Weizenbaum指出,本质上,计算机采用机械式的思考来回应它们的用户并与人互动,这种方式更能将计算机的能力凸现出来,或许拥有更人性的前景。

在人工智能领域内,Weizenbaum自视为一个不安定分子甚至算是异教徒。在他发表ELIZA之后,不断地将各种前沿的思考投向这个领域。198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基于人工智能概念的公司,如今这一境况已经衰落了。但是Weizenbaum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人。2007年,II Mare电影公司拍摄了一部80分钟的纪录片,名为“Weizenbaum”,讲述了许多他的生平故事。

0 评论: